腰椎间盘突出属现代医学病名,在广为流传的中医经典中常有腰痛、腰腿痛的论述,腰椎间盘突出属腰痛、腰腿痛的范畴。以下稍为整理中医对腰痛之论述演进,虽不完备,但可清楚了解脉络之发展。
1. 《黄帝内经》对腰痛有大量的论述,病因诸如肾虚、外邪、寒湿、内伤、瘀血、时令等。如《素问、脉要精微谕》“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逆调论》曰:“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
2. 《金匿要略》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在腰椎间盘突出之治疗中还常加减使用。在《五脏风寒积聚》中描写寒湿腰痛“肾着”之症,“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
3.隋唐之际有《诸病源候论、腰痛候》指出腰痛有五:即肾虚腰痛、风寒腰痛、劳役腰痛、坠堕腰痛、寒湿腰痛。这是腰痛病因的第一次总汇,并指出肾虚是腰痛之本,其他风寒、劳役、坠堕、寒湿为直接致病因素。之后的《备急千金要方、腰痛第七》以温通、散寒湿为治疗腰痛的大法,至今延用。
4.宋元之际对腰痛病因分类更详分内外,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提出腰痛分为肾着〔劳作、衣湿引起〕、暨腰痛〔坠堕闪挫引起〕、房劳疲力〔耗节精力引起〕。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腰痛》指出:肾虚为腰痛之本,因肾虚,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沥、气滞、水积、堕伤与夫失志、作劳,种种腰痛,递见而层出矣。
5.明朝《景岳全书、腰痛》指出: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己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他更认为“腰痛虚证十居八九,实邪而腰痛者,亦不过十之一二。"
从以上论述大约可知道中医经典对腰痛的病因、病机可归纳如下:
病因:
1.感受外邪(外邪有寒、湿、湿热);
2..劳伤肾气(房屋不节、劳役伤气等);
3.七情内伤(失志气阻、忧怒所伤等);
4..闪挫坠堕(因坠堕,跌打伤或急性腰扭伤)。
病机:
1.腰为肾候,兼证丛杂,久病腰痛,肾虚为发病之本。
2.劳伤、房劳伤肾,也是腰痛发病基础。
3.外感为标,寒湿为多; 闪挫坠堕为急;如久痛不愈,肾气已伤。
4病位主要在肾。
所以中医理论中,腰是肾的房屋,腰间盘突出就像肾的房子漏了、受累了,实际上就是肾虚了,血液供养不足,肝藏血少了,腰间盘突出就是“血不养筋”。人体的腰椎两边都有大筋,也就是这大筋松了,因为腰间盘对腰椎有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人身体活动都牵连到它,它的筋松了没有力量了,人一打喷嚏稍一用力大筋就出来了。这种情况不是病,而是肝肾亏虚导致的血不养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只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做到,其实是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的办法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专家就为大家推荐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疗法,希望可以帮到正在寻找这种方法的您!还等什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节: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用双肘关节撑起坚持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 6--8次。用双手撑起,肘关节伸直,坚持3分钟后复原1分钟,重复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尽为止。此时会感觉腰部下沉,使腰椎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二节: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第三节: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第四节:放松动作。做完上述练习后,做一下屈曲膝关节的动作。以正确坐姿休息片刻,即坐在硬椅子上,臀部紧靠椅背根部,若有条件最好是在椅背中央放置一个圆柱形靠背,肩胛骨尽量紧靠椅背,双腿自然放松。
第五节:站立伸展。直立,双脚微微分开,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拢。手指向后,以双手作支柱,尽量将腰以上身躯向后弯,双膝要保持挺直。维持一两秒钟,然后回到开始位置。每次重复练习时,尽量尝试将上半身弯得比前一次更后、更弯,以达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
|